“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陕西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期,是学校建成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实现办学层次跃迁的决胜期、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城市大学的奠基期。编制和实施好《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深入把握校情、统一认识、凝聚共识,动员全校上下,为加快学校发展团结奋斗的大好机遇。确定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思路、重大举措,描绘好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对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规划》的总体考虑
《规划》认真研判了“十四五”期间我校推动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突出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项扎实”,统领整个规划纲要。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深入研判学校改革发展所处阶段,客观分析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和问题,发挥好比较优势,努力提高《规划》的系统性、整体性、前瞻性及可行性,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是明确发展指向。深刻认识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主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和新要求,在目标上指向明确,在路径上切实有效,在举措上客观可行。
四是广泛凝聚共识。《规划》在编制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书面征询、座谈交流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积极吸收采纳,增强了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五是注重有效衔接。《规划》遵循中央、省市等上位规划的精神,同时注重与学校《中长期规划纲要》的有效衔接,确保五年规划与中长期规划形成相协调、相配合、相支持的规划体系。
二、《规划》的编写原则
《规划》起草过程中,注意把握了以下三点原则:
一是坚持把握校情和外部环境相结合。既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既有优势、劣势和未来发展需要,又置身于国家、陕西省和西安市政治、经济、社会、法制、教育等战略大环境,认识学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增强自信,知难而进。
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注重围绕全面推进高水平城市大学建设的总目标,提出战略任务,又注重围绕解决制约当前学校发展的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补短板、破瓶颈、强弱项的途径和方法。
三是坚持系统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既注意把握学校事业发展整体性,又注意突出重点领域、重点任务,使重点任务和一般工作相统筹。《规划》主要是明确发展方向、思路,突出重大目标、重点任务,后续形成的各个专项规划则注重具体部署、全面安排。
三、《规划》的基本内容
《规划》全文共22929字,共分为发展形势、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战略保障四部分,构建了一条主线、两个判断、五条原则、八大目标、八项任务的五年发展思路。
1条主线:锚定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城市大学远景目标,坚定实施《米兰平台,米兰(中国)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以“立足西安、依靠西安、服务西安”为基本遵循,以实施内涵发展为战略主线,坚持“需求导向、创新驱动、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工作方略,推进治理能力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主动担当服务西安发展的高校使命,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撑。
2个判断:《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是学校建成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实现办学层次跃迁的决胜期、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城市大学的奠基期,这是基于学校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做出的重要判断。说决胜期,是因为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面对市委市政府的殷殷嘱托、面对市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师生的期盼,我们已经退无可退、必须成功。同时,我们参与两轮硕士单位申报,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学校在任教师博士占比、硕士占比、生师比、生均经费收入、近5年师均年科研经费等核心指标方面的各项数据均已满足或超过申硕条件,我们完全有理由、有信心攻克这个难关;说奠基期,是因为建设高水平城市大学是一个长期的愿景,五年发展要有阶段性标志,即,顺利获批硕士授权单位,这是体现我们办学水平提升最具显示度和说服力的成果,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必然路径和价值所在,这也是我们对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清醒认识。
5条原则:是《规划》编写、落地、实施的基本遵循,即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系统观念。
8大目标,是《规划》实施的主要方向,包括学科建设推向新高度、教育教学取得新成绩、科学研究实现新突破、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开放办学迈出新步伐、条件保障达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8大任务45项具体举措:是《规划》的核心抓手,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开放办学、校园环境、内部治理、党的建设等8方面目标,确定了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并细化为45项具体举措,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一是坚持对标对表,分批分类提升学科实力。包括:优化学科布局调整,构建结构合理、协同发展、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体系;全方位协同推进申硕。抢抓2023年申报窗口期,统筹推进申硕工作;加强成果为导向的学科内涵建设,以人才、教学、科研等核心成果产出为导向,大力推进学科内涵发展;支持交叉学科建设,着力扶持培育一批面向区域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的应用交叉学科;创新学科发展机制,强化学科建设规划责任落实机制。
二是坚持以本为本,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包括:优化专业结构,打造八大专业群;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健全以产业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校政行企协同育人机制;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一流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健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习实践的覆盖面、层次性和多样性;做好教材工作,加强教材选用、编写、审定的管理和指导;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参与专业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劳动中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全面多元的教学评价;加强创新创业就业工作,培育高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包括:开展有组织的科研,项目、论文、专著、教材、专利等方面量质齐升;加快研究平台建设,形成对优势特色学科方向的有力支撑;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支持建设一批科研创新团队,特别是教育、文博、机械等重点申硕领域的科研创新团队;提供多元化专业性社会服务,在资政建言、人才交流、科技服务等方面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全方位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积极创新的内生动力;推动科研反哺教学,有效推进科教融合,促进教学科研相长。
四是坚持人才优先,全面增强队伍整体实力。包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壮大教师队伍力量,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梯度有序,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加快构筑学科领军人才高地,有计划地分层次、分类别地实施学科领军人才引育计划;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实力,构建符合学科专业特点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进一步健全教师分类聘用和分类管理制度,逐步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才流动体系;健全人尽其才竞相成才的激励机制,畅通管理人员、辅导员、验工程技术岗位及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发展通道。
五是坚持开放办学,全面拓宽合作发展空间。包括:完善开放办学体系,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探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学校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校城融合发展的基本框架,积极推进“四个一”工程,全面推进U-G-S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师生国际化视野,提高师生国际交流项目质量。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持续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探索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试点建设3-5个现代产业学院。加强校友和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积极打造校友和母校发展共同体。
六是坚持量力而行,持续改善校园环境氛围。包括:科学规划校区功能布局,将高新校区作为主教学区,太白校区作为辅助教学区,进一步改善书院校区环境,拓展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的功能;优化财务与资产管理,做好财力收入与支出预算,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经费支持,建立高效稳健的财务运行机制;加强暖心校园、智慧校园、平安校园建设。
七是坚持绩效导向,优化提升内部治理体系与能力。包括:推进内设机构综合改革,科学设置教学单位等常设机构和各类委员会等非常设机构。完善学校发展顶层治理规则,建立健全以章程为基础的制度体系,完善党委会会议制度、校长办公会会议制度及议事规则。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遵循大学办学规律,理顺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激发管理队伍活力,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岗位考核、激励与约束机制。
八是坚持党旗领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包括:加强政治建设,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思想建设,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及领导水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各级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全覆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
四、《规划》的战略保障
为确保“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规划》从组织体系、资金保障、管理监督、监控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建立规划实施的组织体系,强化规划领导机制,明确规划实施主体,抓好任务的贯彻落实;二是强化规划实施的资金保障,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强化各项工作资金保障,确保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三是加强规划实施的民主管理监督,建立规划实施效果评价制度,接受民主管理和监督;四是健全规划实施的监控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价、中期评估,终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