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师范学院书法学专业2023级学生开启了为期一周的书法遗迹考察,此次外出考察由书法学系刘寰宇、霍佳凯、靳悦、郑志超四位老师带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即将开启一场与古老书法遗迹的邂逅之旅,那是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盛宴。
考察第一站为铜川市药王山,药王山建有碑林,称为“耀县碑林”,藏石多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像,其中有书法史中的名碑《姚伯多兄弟造像记》。此碑点画天真烂漫,结体自由奇诡,细腻映照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其书法风格对同学们学习书法创作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随后又来到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大明宫西南角,步入馆中,首先是先秦至民国的经典书法与书家的介绍。而博物馆中更为珍贵的是常年陈列的秦封泥,其所藏秦封泥数量及品相皆为全国之首。听着讲解老师讲授每一枚封泥的故事,同学们也自己动手做了封泥,也对这跨越千年的文字形式,有了新的感悟。
考察第三站为陕西历史博物馆,陕历博中有着丰硕的文物藏品,同学们被琳琅满目的“宝物”吸睛的同时,不能忘了此行目的可是寻找“书法遗迹”。在“大唐遗宝”展厅,便静静陈列着从何家村出土的几盏唐代银盘,盘中书有墨迹,记录银盘重量等信息。也许是书于金属之上,虽历千年,墨色如新,令同学们惊叹不已…馆中还有如《上官婉儿墓志铭》、以及各类青铜器铭文,在这些书法遗迹面前,仿若能听到历史的低语,能触摸到岁月的痕迹,能体悟到书法艺术的不朽魅力。
考察的第四站是杜陵秦砖汉瓦博物馆,其馆藏秦汉砖瓦蔚为大观,历史的沧桑、时代的变化,无数建筑已不复存在,而这些承载了深厚人文历史的砖瓦,作为秦汉建筑艺术的缩影,静静地向人们展示着一段文明辉煌的过往。讲解老师热情为同学们讲述了瓦当的构造、用途,以及不同的图案、文字相对应的寓意。通过参观学习,同学们了解到,原来在建筑中常常被人忽略的瓦当,却承载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参观结束后,同学们还体验了拓制瓦当,将瓦当拓制成拓片,自己书写题跋。借助拓片的形式,千年前的瓦当将被同学们赋予新的文化意义。
考察最后一站为关中民俗博物院,博物院较为完整的展现了关中地区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审美、劳动、居住、习俗、风情等等,让同学们沉浸式地体会到关中本土的民俗风貌。非常有代入感在民俗器物展厅内, 度量衡、民俗器件、文房四宝、传统婚嫁、十八般兵器……琳琅满目的藏品,让同学们目不暇接,置身于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而被同学们关注最多的还是建筑中的“书法遗迹”,外围的楹联、题匾,里屋的中堂挂轴,都让同学们驻足良久,心追神摹。
至此,此次书法遗迹考察之行也落下帷幕,书法学子们通过对书法遗迹的实地观摩、考察,对关中地区的文化发展、书法风格有了深入的学习与认知。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艺术视野,更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书法艺术的种子,也将以此次考察为新的起点,继续探寻书法艺术的奥秘与辉煌。
撰稿:刘寰宇 李东颖
审核:李晶